上海理工大学9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获批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
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评审结果,我校万正芬等9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获批资助,获批人数较2019年翻一番,再获新突破。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旨在吸引具有良好科研潜力、学术道德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人员加入博士后队伍,保障和提高本市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水平,进一步激发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学校长期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博士后岗位聘任、考核管理、激励资助等管理制度,为博士后成长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已形成以“沪江博士后”“师资博士后”为主体、“科研博士后”为辅助的博士后体系,优秀青年博士后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逐步成为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学校将继续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加大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引进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助力学校改革创新,促进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
近日,环境学院黄蓓佳教授在Cell子刊One Earth上领衔发表了题为《降低建筑材料环境影响的全生命周期战略分析》(A life cycle thinking framework to mitigate building mater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的文章。据悉,这是One Earth期刊编辑部向黄蓓佳教授邀稿的前瞻性论文(perspective paper),旨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业是城市资源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在系列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中,大多数的方案只聚焦具体的阶段(如建筑材料生产、施工、运营维护、建筑拆除与废弃处理),产生了“在某一阶段节能减排,全生命周期阶段产生负效益”的方案。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该研究呼吁应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系统评估建筑业节能减排方案。
该研究首先系统阐述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并介绍了针对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框架。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估了在建筑各生命周期阶段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发现除了气候变化,人体毒性是建筑材料更应该被关注的环境影响种类。研究通过综合应用全生命周期分析(LCA)与物质流分析(MFA)、地球信息系统(GIS)等工具,预测了建筑材料在长时间跨度、大空间尺度的分布,发现中国的水泥废弃量将在2030年左右迎来高峰。类似交叉分析工具的应用研究,可以为未来建筑材料生产产业布局、建筑垃圾处理与管理提供前瞻性的科学指导。考虑到建筑相比于其他产品具有生命周期较长的特点,本研究还对如何突破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各类障碍,如清单数据搜集、利益相关方合作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黄蓓佳教授在2018年受到学校乘风计划资助,分别在美国耶鲁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开展访学工作,访学期间围绕全生命周期方法学的构建与应用问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研讨,与合作教授深入研究。
该研究系黄蓓佳教授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之一,其他合作单位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以色列赫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该成果上海理工大学是第一单位,黄蓓佳教授课题组研究生徐晓臻、宋嘉玲全程参与论文的讨论与撰写,是论文的第三、第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