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上课。”4月9日晚8点,在南京医科大学五台校区2号楼168教室,55名16级儿科专业的学生济济一堂,像往常一样在上《儿科疾病诊疗思维》这门课程。看似普通的一节课,实则“暗藏玄机”,这是一场跨越两个小时时差的网络同步课堂,远在3000多公里之外的新疆医科大学59名学生与南医大的师生正在同上一堂课。
在课程开始之前,南京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慕课西行—同步课堂”项目的启动仪式在线上召开。据悉,这是南京医科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教司发出的“慕课西行”号召做出的首次尝试,本次项目也是医学类首例。
南京医科大学与智慧树平台合作打造沉浸式远程直播互动教室,借助网络与在线教育技术和线上平台,将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的《儿科疾病诊疗思维》课程原汁原味地隔空“搬”到新疆医科大学,教师身影由跟踪摄像机自动捕捉,两地画面清晰,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切换,整堂课程呈现流畅。新疆医科大学的同学们不仅能与南医大的学生同步上课,还能和南医大师生一起参与课堂讨论。
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季旻珺教授希望通过此次“慕课西行—同步课堂”,增强两校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相互学习、切磋,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季旻珺教授说,“希望双方长期合作交流,下一次我们南医大的学生也希望聆听新疆医科大学的老师授课。”
新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艾尔肯·阿不冬教授代表新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向开设本门课程的南京医科大学表示感谢,“新疆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同上一堂课,《儿科疾病诊疗思维》这门课程对从儿科学生过渡到儿科医生有很好的帮助。”他希望今后与南京医科大学有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唐维兵教授希望两所学校、两所学院以“慕课西行-同步课堂”为契机,开展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他鼓励两校学生为中国儿科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比于普通的慕课,采用‘同步课程’的方式,两边同学一同探讨,往往能将一个问题讨论得更加透彻。”唐教授表示,新疆医科大学的儿科学院成立不久,专业课教师相对缺乏,而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系成立于1959,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儿科学较早成为国家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并已发展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我很幸运,身在这样的时代,人在新疆,却能聆听到南京医科大学的课程,并且还能与那边的师生开展讨论,我一定要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新疆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5+3(儿科学方向)同学感概道,大家集思广益讨论同一个病例,上课过程中能感受到老师对病例的诊疗思维,有助于提升同学们的临床思维。
为了符合南京医科大学以及新疆医科大学等西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要求,唐教授及其团队全新打造了《儿科疾病诊疗思维》这门课程,教材、教学形式、师资力量都是“新鲜出炉”。
据唐教授介绍,这门全新的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老师在教学中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参与、组织并引导学习者有目的的学习,同时注重临床实战,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正确诊疗思维的形成过程。
唐教授表示,希望以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育资源为依托、各附属医院临床资源为平台,帮助西部地区培养更多的儿科医学人才,实现东西部同质化教学,提高西部地区儿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其岗位胜任力,为西部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做出贡献。
“这门课程对于临床思维的建立很有帮助,我们学习课本知识是先确定疾病再学习相关症状体征、诊断治疗等,这与临床工作中先接触患者了解病史,逐步确立诊断的过程是完全相反的。”南京医科大学16级儿科专业的徐刘坤表示,这门课的开展非常及时、有用,令他收获满满。
现在,全国上下正在掀起一股党史学习的热潮,唐教授表示,本次“慕课西行-同步课堂”项目,正是南京医科大学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举措,通过课程上线、儿科专家远程直播讲座等方式,为西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带去更多优质的医学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课程选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打破教育资源不平衡,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改变教育观念和理念,同时也为“对口支援”探索出一种“柔性援助”的新方式。
“此次项目只是我们合作的开始,未来,我们希望加强合作,探索更多可能性,我们也希望来自新疆的老师、学生也可以加入到课程的设计中去。”新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科办主任范英表示。
优质的医学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医学院校作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载体和人才输送的摇篮,对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意义重大。“‘慕课西行-同步课堂’项目的初衷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最美好、最高质量、最公平的教育,尤其是资源匮乏的西部。”有着25年党龄的唐教授说,“这是我当年入党的初心、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同时也是我们南医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