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教务处:描绘“以本为本”新画卷
“十三五”期间,学校党委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校内校外协同育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这5年,一本招生、获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改办大学马不停蹄,本科专业认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快马加鞭,描绘了“以本为本”的新画卷。
时间是点滴辛劳、夙兴夜寐的见证,时间也是抓实求真的岁月印记。
这5年,根据学校具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教务处为学校内涵发展画好“远航图”,为人才培养擘画新时代蓝图。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方案》《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新工科”建设实施方案》《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地方院校如何结合地方,发展好高水平本科教育?如何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教务处不断求索,打造本科教育“升级版”。
2018年11月,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管理》杂志社和我校联合举办的地方院校高水平本科教育论坛开幕,来自兰州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聊城大学等全国26所高校的80余名代表齐聚岳阳,就“双一流”建设、本科教育工作等展开研讨。党委书记李明接受湖南经视专访,畅谈我校进入一本招生后,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各项工作举措,校长卢先明在新时代湖南省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分享我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举措和经验。
“以学生为中心”是“十三五”期间的主基调,“以本为本”是坚守的本和根。“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场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在圆桌论坛上校长卢先明说。
2018年,学校进入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行列。教务处结合一本招生,积极举办“牢固树立一本意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教职工专题培训班,全体校领导深入各二级单位,开展分组讨论,教职员工结合岗位实际,畅谈在育人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强化使命担当,履行岗位职责。经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出台《关于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方案》从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一流本科专业与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11个方面明确了牵头单位、协同单位,分阶段目标和年度任务内容。
落实“以本为本”,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还要坚持把教学资源往本科教育上投入,把教师精力往本科教育上聚焦。
结合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实际,持续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教务处修订了二级单位本科教学目标管理办法、教职工教学绩效考核办法、职称评定教育教学评分细则等文件。针对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制定了《湖南理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实施方案》,完成了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质量标准修订,将OBE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改革落实到人才培养全环节。
2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已占全校招生专业数的50%;
2个专业获得工程教育认证受理,1个专业获得师范类专业认证受理;
2个项目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另外,还获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新农科项目1个。
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强化专业内涵建设。5年来,学校以本科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目标,先后出台《关于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方案》《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并与一流专业建设、专业认证统筹对标。
2020年1月,在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第十八次研讨会上,副校长徐小立代表学校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主题报告。报告在全面分析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的基础上,从打造特色专业群、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师生创新能力、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我校推进产教融合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改革发展成效,获得在场的专家一致好评。
外界的好评源于学校“十三五”期间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坚持以优布局、重内涵作为专业建设的主线。5年间,学校专业建设思路更明晰,人才培养质量更高。5年间,学校专业办学资源更加聚焦,优势特色专业更为突出,服务地方能力更为凸显。
学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岳阳段时提出“守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以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为主阵地,深化产教融合,按照“强化工科、夯实理科、特色文科、传承师范”的专业发展思路,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主动撤销8个专业,暂停建设相对滞后的专业,新增金融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专业3个。本科专业数从“十三五”初期的53个优化调整至目前的48个,以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形成以绿色石化为特色的化学化工专业群,以工业自动化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专业群,以高端电磁装备为特色的机械类专业群,以历史建筑保护为特色的土木建筑专业群。同时注重创新和重构,以校地、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了以岳州窑为特色的美术设计专业群,以屈原等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文学类专业群,以港口物流为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群,以服务湘北地区基础教育的师范类专业群。与岳阳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师范类专业“校—政—校”教育实习模式,由岳阳市教育局牵头落实县市区基础教育学校的实习需求,我校按照需求精准派出实习生的模式,教育实习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就要凝练“金课”之精,挤干“水课”水分。
凝练“金课”之精,将课程教学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后一公里,以定标准、建“金课”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
学校出台《湖南理工学院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启动编制课程育人质量标准,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纲,反向构建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公共艺术与审美体验、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等通识课程模块,形成通识课与专业课相衔接、成人与成才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科专业优势,开展特色课程建设。围绕屈原文化传承、岳州窑复兴课程、地方戏曲、红色经典音乐,以及优势学科打造了系列特色课程,并对接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要求,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梯次精品类课程培育体系。五年来,已立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1门,校级一流课程162门。立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19项,其中招标项目1项。
挤干“水课”水分,利用好新时代信息技术,在2020年做到最大限度不受疫情干扰,确保线上线下课程高质量、高水平。学校专门成立信息化教学管理与指导中心挂靠教务处,引进中国大学MOOC、超星、智慧树等教育部认可的开放教学云平台提升学校课程资源信息化、在线化水平,基本构建了满足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教学资源体系,建成智慧教室5间助力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更新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和成绩单远程自助打印系统,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的愿景成为现实。教师基本具备信息化教学技能,掌握了信息化教学基本规律。
2020年上半年,学校迅速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启动线上教学,98.1%的应开课程在各大开放教学平台顺利实施。将课程在线上教学平台免费共享,并主动上线与修课的校内外学生答疑交流,体现了一流课程建设团队的使命与担当。专门组织校领导参加“云上听课”活动,确保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质等效。本年度全校评选表彰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优秀课程47门。教育厅以“湖南理工学院突出“三全三精”筑牢“战疫”牢固防线”为题推介我校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工作。
5年来,学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导向,努力拓宽学生成人成才通道,加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主动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培育现代产业学院5个,开办“订单班”。学科实验室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学生创新团队进平台、进项目、进实验室,来自企业实际的综合设计型课题占毕业综合训练的90%以上。实施“一专业一企业”计划,将行业企业资源深度引入人才培养环节,联合企业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基地,“十三五”期间,立项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中有19门整合了行业企业育人资源。学校主动参与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的工程应用型教材研发计划,牵头承担了9门课程的编写任务,其中3门课程入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全部9门课程教材均为立体化教材,实践部分由来自企业的工程案例作为支撑,教材相关的线上教学资源全部配套完善。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形成学科专业协同培养氛围。
5年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大赛奖励108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0项、二等奖62项、三等奖44项,省级一等奖261项、二等奖303项、三等奖373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科竞赛排名位居全省同层面高校首位,学生考研平均上线率达19.7%。校长卢先明主持的教学成果“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一体两轮三核四优”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报以“共建 共享 共生——湖南理工学院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纪实”对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5年来,学校通过实施培训、进修、导师制等多种措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优化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建立了“湖南理工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教改活动。组织教学沙龙45场,教学专题培训21次,教师校内、外培训4200余人次,培训主题涵盖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教育理论等。学校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建立绩效、职评、荣誉一体化教师发展体系,引导教师回归育人初心,承担育人使命。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03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82.74%,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1.6%。2016年以来,共有21名教师获省级课堂教学竞赛奖励22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在全省高校中排名靠前;获省级信息化教学竞赛奖励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9位老师荣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2名教师获湖南省“芙蓉名师”称号。
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回顾“十三五”,教务处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狠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一流本科建设,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展望“十四五”,更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开创新气象,增强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感与发展责任感,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早日建成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地方大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