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技攻关“适合机械化制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通过现场评议
8月15日,由湖南农业大学唐文帮教授主持的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技攻关“适合机械化制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现场考察评议会在云南保山施甸县举行。
湖南农业大学是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单位,是农业农村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园面积235公顷,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办学始于1903年10月8日创办的修业学堂,周震鳞、黄兴、徐特立、毛泽东等先后在此执教。 1951年3月由修业学堂发展而来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3月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秘书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所所长胡培松等专家经过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一致认为:该项目针对杂交稻种子生产机械化、提高杂交稻种子繁殖系数开展小粒型不育系研究,选题准确,意义重大,进展明显,对促进杂交水稻的健康稳步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发展杂交水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杂交水稻制种方式落后、效益低、成本高的问题,项目组从水稻小粒基因挖掘,通过分子育种手段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广适性小粒型两用核不育系入手,以培育适合机械化制种、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广适性杂交稻新组合为主攻方向。历经10余年,已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卓201S、卓 234S、展 998S等5 个小粒型两系不育系通过审定,具有应用前景的系列优质、抗病、高效的小粒型两系不育系,育种材料丰富、类型多样;不育系株叶形态好,分蘖能力强,田间无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发生,育性转换明显、繁殖产量高;异交习性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会上,施甸县委书记施继平、县长李文广等县领导与专家们就建好水稻两系不育系夏繁(施甸)基地、校地科技服务等展开深入交流。
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教授、副院长余应弘研究员,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研究员,中粮集团副总经理卢其松研究员,隆平高科副总裁杨远柱研究员,云南省保山市农科所副所长钏兴宽研究员任评议专家。湖南农业大学王建龙教授主持评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