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签约共建文化传播学院
7月13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文化传播学院签约仪式暨院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我校郑东校区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凌出席活动并讲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德亚,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岩松,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启雄,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何秀敏,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社长龚金星,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王丁,光明日报社河南记者站站长王胜昔,经济日报社河南记者站站长夏先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林,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王仁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刘雅鸣,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翁铁军,校党委书记杨宏志等在校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文化传播学院的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郭改英主持。
曾德亚代表省委宣传部致辞,他指出,部校共建文化传播学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实际举措,也是推动新闻事业教育改革、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他表示,省委宣传部将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一道,把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核心任务,把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重中之重,贯彻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每一名新闻学子的思想和行为指南。同时将以这次共建为契机,紧盯培养人才这个目标,支持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推动新闻媒体与学院开展深入的合作,实现新闻教育与新闻事件相向而行、协同发力,努力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打造成为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的新闻人才培养的高地,为书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应用型的新闻传播的后备人才。
何秀敏代表省教育厅对共建签约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学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全面融入新闻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坚持立德树人,遵循规律,探索协同培养人才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实践基地,推进骨干人员互聘,努力培养出更多立场坚定、业务精湛、勇于担当的新时代新闻宣传“预备队”和“后备军”;积极服务大局,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学校新闻教育与社会新闻实践相互贯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学校新闻教育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杨宏志在致辞时对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的关爱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共建将为新闻学专业建设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学校将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牢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抓住人才队伍这一强校之基,着力建设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围绕社会服务这一重大责任,积极开展紧跟战略、深接地气的科学研究;用好部校共建这一重要平台,紧紧抓住资源共享、合作育人的难得机遇,主动与省委宣传部和各个院务委员会成员单位做好对接,积极推动各项共建协议落实、落地、落细。
曾德亚、杨宏志分别代表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文化传播学院协议。
签约仪式后,院务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杨宏志主持。
江凌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部校共建的重要意义,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是确保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方向、质量的重要举措。他强调,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加强学院政治建设,强化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政治清醒、对党忠诚、情系人民的新闻类人才;要加强统筹,充分利用好部校共建的各方资源,服务于学院的建设、服务于人才的培养,加强共建机制的建设,建立工作专班,充分发挥院务委员会的作用,把共建工作落地落细落实;要不断创新,当前舆论生态、传媒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既要不断学习借鉴,也要大胆探索创新,要充分利用院务委员会的资源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学院的改革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改革进步,把学院的改革发展与特色骨干大学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部校共建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学院发展水平,努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会上,方启雄宣布了院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会议审议了文化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章程,杨宏志介绍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关情况,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王长江汇报了学院相关工作情况。
院务委员会成员围绕如何做好部校共建文化传播学院纷纷作了交流发言,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邻黄河,西依嵩山,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
学校建校于1948年。现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学校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图书馆纸质藏书271多万册,电子文献790多万册。教学、科研、体育场等基础设施齐全。校园四季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郑州市花园式单位,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兼有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法学、哲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法律、农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审计、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财政学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管理与现代服务业学科群”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哲学、法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城乡规划学10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国古代文学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