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咸阳职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骄阳似火的夏日,是躲在家里当“宅男”“宅女”,还是通过暑假“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走向乡村和基层,在广阔天地中激扬青春,用实践与奋斗追逐梦想?参加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的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大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回答。
7月7日至8日,学院团委组织医学院、师范学院团总支成立4支“万名学子扶千村”助力脱贫攻坚、“情暖童心”关爱儿童社会实践专项队伍,联合共青团扶风县委、咸阳市“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和学院扶贫干部分别奔赴扶风县法门镇建和村、永寿县店头镇小石村、咸阳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三原县东周儿童村,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标,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把义诊台搭在村落院坝、健康知识传播到乡村、文体用品送到儿童手中、“暖心衣橱”“爱心玩具馆”设在群众家门口、支教服务办到福利院、儿童村和互联网“云端”……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扎扎实实的实践服务中去。
发挥专业优势 开展医疗服务
“奶奶,您的手平放在桌子上,衣服袖子挽上去,不用紧张,我帮您量一下血压。您的血压是140、80,低压正常,高压稍微有点高,您平时有什么不舒服吗?我建议您在饮食上吃的清淡一点,平时睡眠上也要注意一下。”
“父老乡亲们,我是咸阳职院医学院的学生,今天给大家演示一下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以便大家今后遇到突发情况可以进行紧急处理。”
在建和村和小石村,社会实践团的大学生们为当地村民演示如何进行心肺复苏,通过热情详细的讲解、演示以及村民现场实践,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的了解,手把手开展了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的自救互救操作,初步掌握了生活中的急救知识。
与此同时,实践团还走村入户,为群众特别是空巢老人开展了健康咨询、疾病科普、血糖监测、血压测量等活动,增强了健康意识,帮助当地空巢老人了解自身基本身体状况,倡导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在享受便捷医疗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健康养老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看姐姐手里拿的是什么呀?答对有奖哦。”
“我知道,我知道,是纱布。”
“答对了,请给答对的小朋友发一个奖品。”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医”路“童”行等互动活动,大学生们组织儿童开展了医学仪器辨认、七步洗手舞蹈教学、有奖知识抢答等活动;针对儿童家长,实践团学生认真讲解演示夏季溺水识别及抢救知识,以及儿童呛噎等紧急处理的方法。
“一个人可以选六件自己喜欢的衣物,我挑了一床棉被、一双鞋、还给小孙子选了一条裤子,李奶奶一边挑选一边开心地笑。”
咸阳职院联合咸阳市“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共同开办了“暖心衣橱”“爱心玩具馆”,为当地乡亲们和小朋友们送去了精选的服装和好玩的玩具。
7月7日对李怡菲、李怡泽姐弟俩来说是个高兴的日子,他们家一下来了两个小姐姐,为他们送来了学习和文体用品,仔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建立1对1的结对帮扶,并且暑假期间两个小姐姐还将通过网络持续开展“云支教”,在线上完成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健康知识普及、战“疫”故事宣讲、人文艺术教育等关爱帮扶活动。
“情暖童心”关爱儿童专项实践中,师范学院、医学院的大学生们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走进咸阳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三原县东周儿童村,为特殊儿童和留守儿童送去文体用品和学习用品,开展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日间照料、安全自护、文体体验、成长陪伴等活动;同时在线下与两个儿童福利机构以及扶风县建和村、永寿县小石村的40名小学生建立起了帮扶库,集中在暑期通过网络长效开展“云支教”、“云课堂”活动。
据悉,咸阳职院“万名学子扶千村”“情暖童心”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让青年学生带着信仰、责任和感情,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功效,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战、投身儿童关爱行动。活动先后服务群众500多人,发放了6000余元的文体学习用品,被认领的1291件衣物、443件玩具为群众节省生活开支近5万元。
2004年9月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整合我市原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彬县师范学校、仪祉农业学校和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4所知名中专学校资源,组建成立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9月学院开始招生。2009年8月,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美丽新校园建成投用,在全省同批市属高职院校中第一家率先实现了真正的集中办学。2015年3月,市编委发文决定将咸阳市卫生学校、技工学校整体并入咸阳职院,调拨教育用地300亩,调入资金1.3亿元,调入教学仪器设备值3000多万元。至此,咸阳职院的组成增加为6所中专中技学校。其中,建校最早的陕西省彬县师范学校创建于1937年,学院已有80年的建校史。学院坚持育人惠民的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