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7个项目获批济宁市2020年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立项
济宁市2020年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我校7个项目获得立项。重点项目1项,为白洁主持的“济宁渔鼓传承人口述史料采集、整理及分析研究”。一般项目6项,分别是:董腾主持的“乡村振兴视角下济宁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胡秋雯主持的“文化产业助推大运河文化带(济宁段)建设研究”;张玉明主持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儒学对外传播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刘梅主持的“济宁市乡村文化振兴平台搭建研究”;姚颖主持的“济宁市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王朝杰主持的“新时代外语课程思政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研究”。
5月19日,在漫长的假期过后,济宁学院的学子们终于迎来了返校季,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园。学校高度重视春季返校工作,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了第一位。在学校南门,学校领导亲临报到现场,检查指导返校工作,迎接慰问返校学生。
重返校园 感受满满的爱
第一个返校踏入校门的是来自物理与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系学生刘文平。“收到了学校领导亲自发放的装有口罩、体温计、消毒湿巾、餐券和疫情期间校园实用手册、防护手册的‘防疫健康礼包’,让我感觉既暖心又贴心。”刘文平说。
在进入学校时,返校学生需要根据学生入校流程做好身份核验、行李和手部消毒、体温监测、健康码查验等工作。学校开学的充分准备与工作人员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让这些首批返校的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满满的爱。
疫情防控演练 上好开学第一课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学校统筹做好教学工作以及后勤服务,为师生健康、安全和复学后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首批返校学生迎来了复学返校后的第一课和第一次应急处置演练。
“在课上,老师们给我们科普了正确戴口罩、消毒等科学防护方法,疫情防控演练让我们了解了当学校发生紧急疫情的正确做法,我们的第一课既生动又严谨。”物理与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系的学生王鹏程有感而发。
作为大四的毕业生,学校严谨的开学安排,不仅让他们学到在校对抗疫情的正确措施,也更加坚定毕业生们求学求职的信心。学校认真科学的防疫举措,为广大师生建造坚实的健康屏障,为返校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错时就餐 暖心食堂
为确保返校后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下的校园生活秩序,学校设置了贴心的食堂就餐的规则。在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启了返校后的第一餐。
“首先按照地面指示排队,佩戴口罩,依次测温进入,餐厅是单向流动,餐桌被塑料板一分为二,保证了单人单桌,饭后走专用出口。”物理与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系学生夏明超介绍说,窗口分为盒饭区和套餐区,鼓励在盒饭区打包(餐盒免费),带回宿舍就餐,价格便宜,菜式丰富。
学校实施了“错时上下课、错时就餐”的办法,一日三餐分多个批次就餐,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们的就餐问题。
久别的校园 我们回来了
时隔四个月,又一次踏进美丽的校园,久别重逢,学校显得熟悉而又陌生,临走时的干枯树枝早已枝繁叶茂,盎然的春意铺面而来。物理与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系学生张金林,看到学校的变化感慨万千。
“能回到学校我既激动又兴奋,从来没有这么期待回到学校。”张金林说,学校里严谨认真的检查点,被安置在了校门口、宿舍门口等重要通道。宿舍里的被褥和衣服有了点陈旧的气息,虽然看到过了期的零食和牛奶有点心疼,但看到楼下的晾衣绳上挂满了同学们的被褥,书盈四壁的图书馆里,学习气氛还是那么的浓厚,激动的心情油然而生。
一对一“服务” 享受专车接送
自三月份起,学校便开启了师生健康信息汇报工作,持续追踪个人健康信息报告,做到人员排查全覆盖。同时为降低学生返校期间接触其他乘客而感染的风险,在火车站、汽车站均安排了返校直通车,通过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将返校学生直接送达学校。
计算机科学系学生赵东阳告诉记者,学校辅导员老师“一对一”的接送服务,让学生们倍感温暖。“辅导员老师不仅一对一的迎接返校学生,并且将学生送至宿舍。入住宿舍前需办理入住手续,以及体温检测工作。”赵东阳说,学校严谨的开学安排以及严格的防控意识,是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为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毕业将至 重聚珍贵
为了保障同学们平安归校,学校开学前多次举行了开学演练,在方案制定、物资储备、师生健康监测、公共场所消毒、教学安排、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并对所有返校条件进行了严格核验。
“5月19日,我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久别重逢,实在太高兴了。”化学与化工系学生顾芗向记者讲述,时隔四个月后,再次与同学们重逢格外亲切,大家谈笑风生,互相分享假期心得。
毕业将至,来之不易的重聚时光尤为珍贵,同学们期待的未来就在眼前,无奋斗不青春,即将到来的毕业将成为大家奋斗征程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