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大科技特派员发挥力量开展冰雹灾后指导援助
5月17日晚,受高空冷涡影响,青岛市莱西市、平度市遭遇冰雹袭击,部分镇受灾较为严重,果蔬大棚、农作物等遭受不同程度损失。
灾情即是无声的命令。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第一时间赶到附近受灾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指导,提供农资救助。17日晚,小麦育种专家张玉梅带队到所联系指导的贫困村了解灾情,及时提供减灾方案;5月18日,花生育种专家王晶珊带队到平度市旧店镇潘家屯、山头村、山里程家村进行调研,提供恢复生产指导意见,并捐赠部分农资。此外,科技特派员张恩盈团队前往平度市大王头等村进行指导,蔬菜专家王富、郑长英等部分省蔬菜创新团队的10余名成员到附近农村就蔬菜生产提供减灾指导方案;刘更森、赵长星、陈宁等7名省级科技特派员与青岛市发改委驻莱西工作队共同开展调查,提出救灾措施等。目前,根据学校安排对口负责指导莱西、平度等地生产的4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均已积极行动起来,并将持续提供灾后帮助。
经实地调查,专家们发现,莱西、平度部分农户小麦存在一定程度倒伏,对后期产量可能存在一定影响;花生刚刚出苗,后期产量也将存在一定程度减损;苹果、桃子、梨、葡萄等果树正值坐果期,冰雹过后树皮被砸破,部分树叶和幼果掉落;部分村庄的蔬菜棚膜和露天蔬菜都有一定损失。其中,莱西汇源果蔬种植大户李海奎种植的500亩桃园受损较为严重,莱西连庆多丰农业合作社种植的西蓝花也受损较为严重。
科技特派员们根据调研情况,发挥优势及时联系动员多方社会力量,为抗灾减灾提供农业物资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已提供甘薯苗42万棵、草莓苗3.2万株、苹果树1900棵、花生种子300公斤等,重点服务和支持受灾严重的产业合作社、帮扶贫困户、扶持库区移民、种植大户。此外,科技特派员们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实际及时把脉问诊,目前已经形成并提供了《小麦作物冰雹后补救措施和意见》《甘薯冰雹灾后补救措施和意见》《桃和葡萄受雹灾后管理技术》《蔬菜雹灾后管理措施和意见》《冰雹灾害后花生补救措施和意见》等农作物灾后自救指导意见,强化了农业科学技术在灾后的指导作用。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王丽丽教授在国际材料类学术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 & Interfaces(《ACS应用材料与界面》)发表了题为“近红外光驱动分解水产氢纳米平台实现氢气介导的级联放大协同肿瘤治疗(NIR-Driven Water Splitting H2 Production Nanoplatform for H2-Mediated Cascade-Amplifying Synergetic Cancer 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期刊5年期影响因子为8.694,中科院JCR分区为材料科学大类一区。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资助完成。研究生王琦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王丽丽教授为通讯作者。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癌症正逐渐取代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探索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和模式意义重大。自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一氧化氮在心血管中信息的传导作用的发现以来,气体疗法逐渐开始兴起,其中氢气的治疗作用和机制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理论上,如果可以在癌症部位控制氢气的持续产生和强力释放,治疗效果将大大提高。
受到可再生能源领域水分解制氢的启发,王丽丽教授等人将半导体材料引入肿瘤部位通过分解水直接产生氢气,克服了氢气在肿瘤组织中溶解度低及扩散速度过快的问题。该项工作设计合成了以叶酸改性的ZIF-8为壳,NaGdF4:Yb,Tm/g-C3N4/Cu3P复合材料为核的核壳纳米颗粒用于肿瘤治疗,结果表明通过ZIF-8酸性靶向、叶酸受体靶向及EPR效应,该纳米平台能被肿瘤细胞有效地选择性摄取,并在980 nm激光照射下产生活性氧,同时材料具有极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实现了氢气介导的级联放大协同肿瘤治疗,这一研究成果为探索开发新的癌症治疗模式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王丽丽是我校2010级研究生,2016年在韩国釜庆国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我校理信学院物理教研室,是理信学院首个第三层次特聘教授,现为学院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负责人,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学校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一项,已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四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