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大:一流水产学科何以支撑一个海洋产业?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春德教授课题组与合作单位自主研发完成海湾扇贝两个亚种的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Nature旗下开源期刊Scientific Data上。至此,王春德课题组已完成紫扇贝基因组的测序和组装,紫扇贝和海湾扇贝两个亚种基因组的成功测序,为从分子水平解析海湾扇贝属扇贝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抗逆性、育性和寿命等重要性状的决定机制及分子育种,打下了基础。
这是青岛农业大学以一流水产学科支撑一个海洋产业的成果实例。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宝笃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围绕海洋强国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为高等院校涉海学科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青岛农大将生命科学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水产学科,以切实服务地方海洋产业发展为使命任务,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实现建成一个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引进水产研究领域顶尖人才、增列省一流学科、获批建设两个水产类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海洋产业发展贡献了学科创新的力量。
学科统领,科教发力,“向海进军”
令人欣喜的是,青岛农大水产学科增列山东省一流学科,深入开展前沿和热点科学研究、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水产学科是青岛农大在海珍品养殖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富有海洋特色的学科。该校校长宋希云说,山东省海岸线占全国六分之一、海洋资源丰富度指数全国第一,青岛农大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发展海洋相关产业有着天然的优势。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学校水产养殖获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后,学校成立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定位于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输送科技和人才成果,打造出了特色鲜明的农业院校“水产”品牌。
按照学科布局,学校确立了“学科统领”战略,实现从“特色鲜明”向着“优势突出”的更高层次加速。青岛农大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侯竹美介绍,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为水产学科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建成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大楼。同时,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学科公共平台和各团队基础平台,建成细胞洁净操作室和斑马鱼基因编辑中心,设立学科科研基金项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创新。
“青年海创客”提升一流人才培养水平
最新统计,青岛农大水产学科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一事一议” 顶尖人才1人,泰山学者5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渔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7人,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升级。
一流学科带动一流人才队伍提质,提升一流人才培养水平。在一流人才支撑下,青岛农大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涌现出一批拔尖的“大学生海创客”。学院水产养殖专业2016届本科生、2019届研究生李翔,毕业后选择留在青岛创业,创立青岛奥斯达水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水族产品开发及小丑鱼人工繁育。经过一年多钻研和经营,目前已可以批量繁育9个品种的小丑鱼,为广大水族店和水族馆提供优质产品和健康人工鱼,年销售额达400万元。在海洋生物人工繁育方面取得新突破,以小丑鱼人工繁育为开端,在未来实现更多品种的海洋生物人工繁育,为减少海洋生物捕捞、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在海洋学院,像李翔一样聚焦蓝色产业,爱钻研、敢创新的青年学生还有很多。仅在校学生之中,两年时间之内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山东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多名学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特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2项;在全国水产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在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
一流学科彰显经略海洋成果
从黄海之滨到南海海域,留下了王春德团队的科研足迹。他带领课题组将紫扇贝与海湾扇贝两个亚种分别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一系列生长优势极其显著的杂交扇贝新品种,其中扇贝“渤海红”“青农2号”和“青农金贝”已被认定为水产新品种,成为我国主要扇贝养殖品种,并在福建、广西和广东等南方海域养殖成功,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以陆促海,海陆协调发展,青岛农大水产学科形成了水产医学、水产遗传育种与繁殖、水产养殖学、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4个学科方向,在水产品育种、养殖新技术、饲料研发及疾病防控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水产病害免疫防控研究”创新团队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鲆鲽类肠道黏膜免疫屏障抗菌机制研究”团队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近三年来,获批科研立项总经费2500余万元,获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
优秀的科研人才队伍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提供了优质的社会服务。该校刘升平教授长期从事大海带引种,通过把大海带苗种“长”到贻贝上、让贻贝帮助大海带在海底扎根的方式,解决了大型海藻底播增殖难题。在烟台卢洋、青岛仰口、琅琊三地近海实现大型海藻底播增殖面积30亩。刘升平介绍,以他的“中介生物辅助大型海藻苗种海底基质附着技术”培育的育苗量,目前可用于2亩左右海底藻场建设需要,将来可以达到5亩以上,每亩人工海底藻场的建设成本可以控制在1000-5000元人民币范围内,且藻场建设技术简单,可进行群众性生产,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