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交易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18973889360 微信号:18973889360
首页 > 大学资讯 > 2012年滁州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证样本 > 正文

2012年滁州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证样本
   来源:创新教育分类信息网   URL:www.baifenbai2018.com



个头不高,面容清瘦的男孩,推着辆自行车,驮着一个包裹,不时看着身旁的母亲,轻声叮嘱:“妈,天热,慢点走”。母亲看着满头汗涔涔的儿子,也不时投去一股爱怜的眼光,更不忘关照儿子:“儿,累了吧,你也慢点”。

男孩,名叫刘书森,滁州学院中文系05级的学生。他是来接母亲出院的。

母亲,名叫张自琴,涡阳县一个地道的农家妇女,身患卵巢癌,刚刚在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完第六次化疗。

他们母子就这样样互相叮嘱着,一路西行,来到了学院给他们临时安置的住所――紧靠南校区大门边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小屋原来是南校区基建指挥部征集的民房,低矮、昏暗,又紧挨着滁全路边,有点吵闹。

记者问刘书森,接母亲出院,怎么不打个的啊。刘母立即接话:没事,不远的,我还行,走得动。我们再询问,病情治疗情况时,刘母说第二天还要做个检查,但不想再去了,怕花费大。我们这才清楚,他们不愿意打的,就是为了省下那4块钱。

记者一时无语。

刘书森安顿好母亲坐下,又把东西收拾好,才和记者慢慢聊起来。

丈夫因故突然撒手人寰。守寡的母亲,更是守着一份孤寂,守着一份贫穷。可她却始终让自己的孩子守着无私的关爱——

涡阳,历史上的皖北穷县。

1982年,中国农村刚刚进入改革的第四个年头。就在这年的腊月,刘书森悄然来到了人世。这里是涡阳县牌坊镇周桥村徐寨,一个刚刚解决温饱依然贫穷如昔地方。

临近农历新年,又添贵子,刘家上下自然是欢欣一片。特别是刘书森的母亲张自琴,初为人母,对小书森更是疼爱有加。张自琴28岁才结的婚,这在当时的农村可算是真正的大龄姑娘了。

她的丈夫原先在北京当兵,后在当地转业,被安置在一家工厂上班。此种亦工亦农的家境,在当时那个年代很普遍,也让许多人羡慕。

然而,好景不长,这样安稳和美的日子持续了4年后,一场变故彻底改变了张自琴和小书森的命运。

1986年,小书森的父亲因故突然撒手人寰。

那时,小书森4岁,还有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妹妹。

据张自琴自己说,她刚刚听到丈夫去世噩耗的时候,当时就晕了过去,醒来后抱着2个年幼的孩子哭得昏天黑地。一个妇道人家,带着2个孩子,以后怎么过啊?她忍着悲痛,独自带着2个孩子去了北京,给丈夫料理丧事。出于人道,厂里给了她笔抚恤金。

可北京归来,因为这笔抚恤金,大家庭的几个成员都要分割,闹得甚至砸门撬锁,亲情不在,张自琴更是伤痛欲绝。

丧夫之痛,家族失和,让张自琴心力憔悴。她一度都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可看着身边的2个不懂事的孩子,张自琴又强打起精神,默默地承受着这一起。

她的朴实想法就是种好地,将两个孩子养大成人。

她种了6亩地。耕田耙地,育苗施肥,栽插收割,这些庄稼人的活,都落在了她一人的头上。毕竟地里收入有限,一遇农闲,她都要去附近集镇打零工,赚点零钱贴补家用,或是供孩子读书。

在小书森的眼里,母亲那时很少和他在一起,一大早就把他送到附近村里的外婆家,出去打工。有时母亲也带着他,把他放到一边,自己扛粮包、化肥。

说起那份只有强壮劳力才能干的那份活的辛苦,张自琴向记者说起那段往事,语气酸楚,让人不禁感慨颇多。

生活的艰难远不至这些。

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孩子,社会上的一些好事之徒时有骚扰。特别是冬天,农村偷盗现象严重,张自琴家养的禽畜经常被盗。有时她知道外面有动静,因为孩子小,怕出意外,她都不敢声张,任凭窃贼将辛苦饲养的家禽一抢而空。

看着张自琴带着2个孩子日子过的艰难,也有好心人给她说动,让她改嫁,好找个依靠。张自琴也曾动心过。可想想要丢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让孩子变成孤儿,她不忍,带着孩子进门,又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她想来想去还是坚决拒绝了别人的好意。

20年来,守寡的张自琴就这样一直守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无怨无悔。

后来,她的儿子考取了大学;她的女儿成人出嫁。而她却在终日的劳累中,不知不觉病魔缠身,患了癌症。

贫穷让他失去了孩子时代本该有的许多欢乐,也让他迟迟不能迈进那渴望的校园。挥之不去母亲劳累的身影,激发他孜孜不倦,终于跨进了大学校园——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看着母亲每天辛勤劳作的身影,幼小的刘书森心里萌发了要为母亲分担一些家务的念头。

六七岁时,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尽情玩耍的时候,刘书森已学会了捡树枝当柴火生火做饭。夏季里,刘书森和村里的大孩子一起,白天拿着竹竿采集树上的蝉壳,有时甚至跑到好几里外的树林里去采;夜晚打着手电满田野里逮蝈蝈,卖钱补贴家用。

  8岁那年,刘书森到了上学的年龄,眼看同村的小伙伴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刘书森也想上学。母亲考虑到刘书森身材瘦小,学校离家又不太近,而且最主要还是她连缴学费的钱都没有,只得忍痛说:“再等一年,明年一定给你上!”

这一等就是两年,刘书森10岁那年,新学期开学好几天了,母亲才筹齐学费把刘书森送进校园。

 从此,刘书森走上了艰难的求学历程。在这些年的读书生涯中,给刘书森印象最深的,也是最让他无奈的就是,每学期缴学费都要比同学迟上几天。家庭的困难成为激起刘书森发奋读书的无穷动力。

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天起,刘书森暗下决心要用功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母亲。读小学期间,刘书森成绩一直很好,还多次参加全镇的抽考和学科竞赛,老师和家长都以刘书森为榜样教育学生和自家的孩子。

 上初一后,刘书森所在的乡初中教学质量不好,学校学习风气不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刘书森渐渐感觉到家境不好,与同学相处时无形中产生出自卑感,心理压力太大,学习成绩下降很快。刘书森和母亲都很焦急。

在一位老师的建议和帮助下,刘书森转学到离家30多公里、教学质量较好的郭寨中学。离家远了,刘书森的生活过得更为清苦。

为了节省支出,他自己做饭。所谓做饭只是将母亲蒸好的大馍再热一下,菜也是从家里带来的黄豆酱。尽管第一次长时间离开母亲,刘书森非常想家,但他每月只回家一次,为的就是节省12元的路费,要知道12元钱就是刘书森一个星期的生活费。

有一次,老师收资料费,他化光身上所有的钱后却不好意思张口向别人借,硬是挨到周末,借来同学的自行车骑车回家。

  2001年,刘书森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分超出省级示范高中———涡阳四中的录取分数线。了解到涡阳四中的每学期学费要比其他普通高中多收二三百元钱,刘书森瞒着母亲上了收费较少的涡阳二中。

上高中后,困苦的家境使刘书森的自卑感更加强烈,他将自己封闭起来,很少与同学交往,更不愿意别人了解他的家境。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刘书森急需找一个精神寄托,他痴狂地迷恋上了文学,一有空闲就借来文学作品阅读。

随着知识和生活阅历的增长,刘书森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母亲为他已付出了一切,这更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他惟恐自己做的不好愧对母亲为他的付出。

记得高二上学期初夏的一天上午,刘书森犯困在课堂上睡着了,醒来后觉得愧对母亲,有感而发以忏悔的笔触写了一首小诗《两幅画面》:一所美丽的校园/一间明亮的教室/光洁的书案上/一位少年/正在课堂上酣眠//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同一时间/少年家的麦地里/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烈日下挥镰……

正是这种惟恐愧对母亲的信念,支撑着刘书森在艰难的求学路上不断前行。

  2003年,刘母仅靠务农和打零工的收入已不够刘书森上学的费用。那一年,她托亲戚在涡阳县城找了一份保姆工作,后刘母随雇主一家迁往上海。

2004年,刘书森高考因数学考试失利未能被高校录取。对于儿子的落榜,刘母一句抱怨话也没说,反而劝慰他正确面对挫折,继续补习参加下一年的高考。可刘书森深感无颜面对日渐苍老的母亲,悄悄与几个同样落榜的同学到江苏打工,后来还是被母亲托人找了回来继续回学校复读。

2005年高考,刘书森终于不负母亲的期望,考入滁州学院。

刚刚开始美好的大学生活,又突遇家庭风云。深爱的母亲,被诊为癌症晚期,突如其来的不幸,让一个孩子显得那么无助而失措,他要退学,他要卖肾,他要救自己那可怜的母亲——

9月的天是湛蓝的。

刘书森的心也是湛蓝的。

他高兴地怀揣着在上海做保姆的母亲寄来的学费,开始了新的大学生活。刚开学没有多久,学校军训快要结束了,又逢国庆节来临,学校要放长假,打算去上海看望母亲的刘书森给母亲挂了长途电话,家主告诉他,他的母亲已回老家,而且还带给了他一个惊人的不幸消息,就在9月初,他的母亲在上海一家医院被确诊为卵巢癌晚期。

听到这个消息,刘书森当时就蒙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深爱的母亲在自己刚刚步入大学时却遭此劫难。

想想母亲为自己所受的种种委屈,想想母亲给自己的无限关爱,再想想自己的母亲得了癌症不见将要永别自己,一股股伤感涌上心头,刘书森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继而哽咽,嚎啕大哭。

同学得知情由,纷纷过来劝说、安慰。

班主任何自胜老师在得知刘书森家庭遭遇后,也立即赶了过来。

刘书森的想法很简单:不能失去母亲,他要救母亲。他要求何老师帮着把刚刚交纳的学费给退了,他好给母亲治病。在他的心里还下了这样的决心,如果实在筹不到钱,就把自己的肾卖了,也好把母亲的病治好。

何老师听了深表同情,并耐心劝说,最终打消了刘书森退学的念头。

第二天,刘书森匆匆忙忙回到了老家涡阳,见到了母亲。

接着,刘书森又忙着跑东跑西,向邻里、亲戚借到了几千块钱,带着母亲辗转涡阳、蚌埠,并在熟人的帮助下,在蚌埠一家医院给母亲做了卵巢摘除手术。

手术后的母亲身体非常虚弱,需要人照顾,后面还要进行化疗。妹妹已经出嫁,也不方便长期照顾,刘书森义无反顾,决定带着母亲上学。

在同学的帮助下,刘书森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屋子,把母亲安顿下来,一边求学,一边打工,又一次踏上了给母亲治病的艰难旅程。

这里,记录的是4月15日,刘书森照顾病中母亲的一个片断:

临晨5点,租房里,刘书森早早起床,自己洗漱好后,开始给在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第五次化疗的母亲做饭,收拾停当后,步行30分钟来到医院,服伺母亲吃了早饭。

8点左右,化疗开始。刘书森坐在床前,陪着母亲说话,不时询问母亲的感觉。

中午,刘书森从外面买来盒饭,一口一口地喂着母亲。

下午4时左右,化疗结束。刘书森的母亲开始出现化疗后反应,开始呕吐不止。他赶忙找来痰盂,接住母亲的呕吐物,用毛巾给母亲小心擦拭。

在母亲化疗的日子里,刘书森每天都在放学后,匆忙回到自己的租屋,给母亲烧饭、洗衣服。在母亲身体好转的时候,还天天陪她散步,增强体质。散步途中,遇到废旧物品,刘书森都小心拾起,集中起来,卖了换点钱,好给母亲买点营养品。

除了周六和周日,每个晚上,刘书森还去带了份家教。

刘书森,在以自己的点点滴滴回报着自己的母亲,回报着母亲一直给予自己的无私关爱。

阳光总在风雨后。她以自己的无私母爱和勤劳,赢得了自己的尊严和别人的钦佩。在她生命最为艰难的时候,许多好心的人给她送来了温暖的阳光,照亮着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情爱无边——

母亲平凡,母爱伟大。

张自琴丧夫多年,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地把他们拉扯成人。她省吃俭用,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吃好、穿好;她忍受着难言的孤寂和世人另眼的猜疑,而不让自己的孩子蒙受冷遇、委屈。

她以自己的无私母爱和勤劳,赢得了自己的尊严和别人的钦佩。在她生命最为艰难的时候,许多好心的人给她送来了温暖的阳光,照亮着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有情有爱。

就在张自琴刚刚到涡阳县城做保姆的那会,家主支云超很是同情她的遭遇,待她如同家人。后来,支云超举家迁往上海,依依不舍多年培养结下的深厚感情,又把她带到上海。在她得病后,支云超忙着给她找到医院,诊断病情。

后在张自琴的要求下,她回到了老家。此后,支云超又联系在蚌埠当医生的妹妹,找到可信的医院,并汇来了8000块钱,使得张自琴的手术得以顺利实施。

刘书森要卖肾救母、带母上学的事迹,在滁州学院校园万千师生的心头掀起了层层波澜。他们不仅在全校广泛开展了向刘书森学习活动,而且以各种形式向刘书森母子伸出了援助之手。

家住滁城的同班同学宣寅宇帮刘书森母子俩找好出租房,并通过亲戚关系为刘母落实好后续化疗的医院。每次化疗结束,宣寅宇和他的母亲都要给刘母送去一些营养品,为刘母增加营养。同班同学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帮助刘书森照顾母亲。

刘书森在请假为母亲治病期间落下不少功课,成绩好的同学就主动帮他补课。

中文系的全体党员向刘书森母子捐款2500元。

学院领导得知消息后,带着慰问金登门看望刘母,并与民政部门联系,为其办理低保手续。

2006年5月,刘书森被评为滁州学院”十佳大学生”。

刘书森的事迹也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经报道后,更是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滁州市供电公司职工捐款15290元。

908爱心出租车队捐款2000元。

5月1日,参加滁城集体婚礼的24对新人以及参加婚礼报道的滁州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捐款2000元。

还有许多市民给他们母子送来了钱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滁州市中西结合医院,在得知刘书森母亲住进自己医院后,院领导非常关心,要求医院外二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并对刘书森母亲6次住院化疗治疗费、护理费、检查费等项目进行减免,达3000多元。

此外,中西医结合医院院党委为帮助刘书森完成学业和其母康复治疗,向全院医务人员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干部和职工向刘书森伸出友爱之手,捐款捐物。

5月24日,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其一楼收费大厅举行了隆重的捐款仪式。院领导杨振平、王燧、程厚友带头捐款,职工踊跃参加。更让人感动的是,医院的部分勤杂工、临时工也向刘书森母子捐款、捐物。

活动结束,共收到捐款6895元和部分物品。

爱心涌动,情牵母子。

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张自琴已顺利地进行完卵巢癌术后的6次化疗。据主治医师童宗培介绍,经过历时5个月6次化疗,根据彩超和CT复查结果,显示她的癌症无复发和转移征象。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晴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有首歌这样唱到。

张自琴,一个平凡的母亲。
刘书森,一个平凡的心灵。

他们的经历,给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人生的苦难、艰幸,而更多的给我们展示的是生命的华彩页章:情爱无边,何惧风雨?!

上一篇:2008年池州学院毕业证样本
下一篇:2009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