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对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形式,便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当代青年,尤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采取新方法新思路加以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团队今年获得了齐齐哈尔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光荣称号,他们的优秀事迹催人奋进,他们的坚守与开拓,生动地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精耕细作 深耘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片“责任田”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团队现有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含在读)9人,平均年龄39.1岁,团队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任务,绝大多数老师每学期都要承担至少9个课堂的授课任务,人员少,任务重,但他们都毫无怨言,默默地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于春梅教授作为团队带头人,不仅率先垂范在课堂上悉心为学生授课,还带领团队围绕“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科研工作起到了资政育人的作用。
团队成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团队成员中有省优秀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教学名师、校三育人先进个人、齐齐哈尔市优秀中青年岗位能手等。团队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获得省部级以上教研立项4项,市厅级教研立项2项,校级教研立项16项。获得省教学成果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8项,校教学优质奖6项。这些教学成果已经在日常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团队积极探索专题教学改革,突出思政课的教学特质,积极探索专题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目前4门思政课已经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题教学模式,《基础》课程实施了“研讨型专题教学”模式,《原理》课程实施了“问题式专题教学”模式,《纲要》课程实施了“参与式专题教学”模式,《概论》课程实施了“案例式专题教学”模式,提升了思政课教学实效。各式各样的实践成果展示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氛围生机盎然,一改往日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晦涩难解”的刻板印象。
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开展了“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通过在课前带领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章,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团队在教学方法方面还积极探讨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学方法,引入了新媒体APP蓝墨云班课、微弹幕等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团队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通过网络与学生积极互动沟通交流,把解答问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无限拓展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团队成员还积极利用微信、QQ与学生进行课后的交流谈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理论研究 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团队成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活动,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区域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应用与区域科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团队教师现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共10项。
于春梅作为主持人承担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围绕科研课题,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12篇,4项科研成果获得奖励。其中“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探析——以达斡尔族为例”被齐齐哈尔市政府研究室在2017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予以采纳;“关于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被省委宣传部“决策参考”发表,并被收录到“黑龙江信息”中,报送到中央办公厅。“关于少数民族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的思考” 被齐齐哈尔通讯发表。这些研究成果对保护地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予以采纳。
团队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一支齐齐哈尔市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军人才梯队,将理论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团队成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担了多项省部级和市厅级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的研发任务。团队成员瞄准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立足于嫩江流域的汉、达、蒙等多民族杂居、文化多元并存的特点,以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化问题为突破口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了一批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科研课题和科研论文,为本地区民族文化繁荣和地方文化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理论宣讲 带头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者,践行者。团队成员中有多人承担着市、校、企业等宣讲任务,在传播党的理论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十八届六中全会、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中,于春梅、王圣祯、张春波、庞晶等人被选为学校宣讲团成员,到各个学院进行宣讲。团队带头人于春梅教授同时也是齐齐哈尔市宣讲团成员和“市直机关大讲堂”成员,先后到市直机关和各区县进行宣讲,并做客“鹤城讲坛”、齐齐哈尔新闻网“鹤城访谈”节目进行党的大政方针精神解读。
团队成员走出校园,王圣祯到克山教育系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张春波、庞晶等人到中国工商银行齐齐哈尔分行进行党课培训,吴丹到市直机关宣讲“共产党宣言”等等。这些宣讲主题突出、观点正确、逻辑严谨、语句精炼、联系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宣讲中传递正能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这些宣讲反响热烈,深受欢迎,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宣讲任务,也为学校也赢得了声誉。
展望未来,团队会一如既往,秉持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甘于奉献的黄大年精神,脚踏实地,紧紧围绕地方发展,面向科学研究前沿,努力把团队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省内一流教学研究队伍。
齐齐哈尔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黑龙江省属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她坐落在嫩江之滨闻名遐尔的丹顶鹤故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享有“环湖大学”的美誉。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花园式学校”称号,2007年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08年荣获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2011年、2015年、2017年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一期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特色学科获批省“双一流”工程地方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学校已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
近年来,齐齐哈尔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有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理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育与传媒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哲学与法学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2个学院;还有高教研究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实验设备管理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学术理论研究部、图书馆、资产运营管理中心等教辅单位。
学校现有76个本科招生专业,隶属11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生物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法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商管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育学、美术学、轻化工程、生物工程、生物科学、体育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表演、应用化学、英语、制药工程等17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21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程;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5个教育硕士授权领域,3个体育硕士授权领域,1个会计硕士授权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批准为高教强省优势特色学科。
学校亚麻加工技术工程研发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表面活性剂与工业助剂实验室、玉米深加工理论与技术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和农产品加工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农产品(玉米)加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豆精深加工研发中心、亚麻加工技术工程研发中心、通用聚合物复合改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中心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担任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精细化工培训中心和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培训中心为省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学校还拥有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4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并在北京设有研发中心。
现有专任教师14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00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2%,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91人,聘有外籍教师39人。教师中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教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者3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校科学研究工作效果显著。近五年来,先后获批各类各级科研课题1218项,其中国家、省部级课题236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发表在核心刊物和被三大检索系统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逐年递增。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总数25294人,其中本科生24135人,研究生987人,留学生172人,另有成人生8920人。
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图书馆藏书277万册,电子图书81万册,中外数据库34个,社科、外文资料等专门阅览室5个;建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和现代语言实验室共计134间,每个多媒体教室均具有主播教室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控室实现了多媒体教室集中管理和控制。拥有省内一流的体育馆、游泳馆、音乐厅和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学校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自然科学版)和《高师理科学刊》3种。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坚持立足龙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贯彻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坚持把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成有特色省属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形成了“秉承艰苦创业、奉献边疆的办学传统,面向基层培养踏实敬业、会学善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深化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006年受教育部指派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省内巡演活动,2012年校地合作成功打造的大型风情音画《达斡尔人》荣获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等十一项大奖,入选教育部确定的50个“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相继与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13个国家近70余所院校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校际往来、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并取得了积极成果。被教育部确定为“中俄大学生艺术交流基地”和“来华留学生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
在66年的办学实践中,齐齐哈尔大学几代人保持和弘扬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17万多名各类高素质人才。他们扎根龙江,遍布祖国各地,以安于基层、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美誉在工作岗位上广泛受到好评。齐齐哈尔大学秉承“养正毓德、精存自生”的校训,正在面向未来,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建设有特色省属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上一篇: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 “冰冻圈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培训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下一篇: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 校党委书记王育伟、党委副书记杨春文检查学生公寓整改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