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交易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18973889360 微信号:18973889360
首页 > 大学资讯 >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证样本 北京电影学院与国家大剧院开展战略合作 > 正文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证样本 北京电影学院与国家大剧院开展战略合作
   来源:创新教育分类信息网   URL:www.baifenbai2018.com




8月4日,“2018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开幕。在开幕式上,我校与国家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歌剧电影的文化推广与传播、拍摄与制作、人才培养三个方向开展紧密合作。





北京市副市长、国家大剧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宁,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大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佳琛,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我校党委书记侯光明,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伟,北京市文化局副巡视员马文,百老汇影城全国运营总经理王杰共同为本届“国际歌剧电影展”揭幕。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揭幕及签约仪式。
歌剧电影是舞台艺术与现代电影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晶,它不仅实现了歌剧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双重革新,也代表着当今国际歌剧界艺术发展与传播的新方向。而我校一直重视歌剧电影的制作和发展,由导演系侯克明教授执导的《白毛女》《长征》等歌剧影片,将经典歌剧与光影艺术的巧妙融合,深受观众喜爱。我校声音学院也积极推动歌剧电影的繁荣和发展,力图将歌剧这种舞台艺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电影大屏幕上。

为更好地推动歌剧电影的发展,培养更多歌剧电影人才,我校与国家大剧院将在四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一是文化推动。双方将在开放、坦诚、共享的基础上,依托各自优势,促进我国歌剧电影进一步繁荣发展,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共同打造歌剧电影的展示推广平台,为中国优秀原创剧目宣传推广、东西方优秀剧目的交流传播提供有力地支撑。二是艺术电影拍摄与制作。我们将发挥北京电影学院在拍摄、制作方面的优势,为国家大剧院原创、制作剧目4K电影拍摄与后期制作提供指导,将北京电影学院在电影声音制作、调色、特效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国家大剧院丰富、多元的原创、制作剧目资源相结合,共同研讨并建立歌剧电影制作规范及标准,共同探索新技术、新理念(VR技术)在歌剧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和创新。三是歌剧电影传播。我们将共同发掘艺术传播的多种渠道,通过资源互补、平台共享等模式,举办歌剧电影展映、专题讲座、演员见面等活动,共同推广和普及歌剧艺术,熏陶和培养大众艺术素养,提高大众的艺术文化鉴赏力。四是人才培养。这是我们这次合作的重点项目。我们将支持并鼓励人才交换培养。依托国家大剧院剧目及艺术家资源,设立北京电影学院校外实习基地,为师生提供创新研究和实习工作机会;依托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艺术及技术优势,为国家大剧院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在岗培训、专业进修和项目实践机会,共同实现专业架构系统化、人才培养精英化的管理理念。




我校党委书记侯光明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大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佳琛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侯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运用当前最先进的影像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般领略到歌剧的艺术魅力,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而无论是推动艺术发展还是技术创新,根本上来说,都有赖于更多推动艺术和技术相融合的人才。北京电影学院与国家大剧院开展战略合作,目的就是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台艺术和电影艺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歌剧电影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新的合作模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探索剧院与高校间合作提供一个范例,能够为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做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歌剧电影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据悉,从8月4日起至10月31日,来自中国国家大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西班牙马德里皇家歌剧院4大知名的剧院的13部精彩影片将在全国10大城市、17家影院的黄金时段轮番展映265场,民族原创与世界经典交相辉映,世界级音乐大师佳作汇聚,国际顶级艺术家璀璨亮相,为观众带来极为震撼的视听盛宴。




北京电影学院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专业院校,也是北京市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历史沿革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该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办学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占地105亩。全日制在校学历生近3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留学生、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及培训生3000人左右。学校正在建设新校区,占地667亩,规划在校全日制学生6000人。



办学特色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学校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北京电影学院以其办学思想科学化、专业架构整体化、教育体系系统化、人才培养精英化、学校功能一体化、实践教学规范化、教学保障现代化的办学优势,在中国电影高等教育领域处于领军地位。经过60余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发展适应中国电影强国建设需要的电影教育,培养有所敬畏、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电影工作者。2007年6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2011、2012年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推出的全球25 所最佳电影院校的排名中,我校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三名。



校训碑








人才队伍



北京电影学院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人,包括教授59人、副教授120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5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教师中大部分是国内外电影专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或者电影艺术家,具有丰富的电影人才培养、电影技术应用开发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在电影创作、教育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过国内外影视创作的多项大奖。




学科专业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文学、导演、摄影、电影学和影视技术等5个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分院及研究生院、基础部和培训中心,共计19个教学实施单位,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创作的院校,电影学学科综合实力领军全国,位列世界前茅。



硬件设施

北京电影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专业教室和专业试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获得国际声音权威——杜比公司资格认证的实验室,声音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电影学院社会实践横店影视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28万元以上,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



国际交流

北京电影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国际化办学提升办学水平。1984年成为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的会员学校;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2002年当选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年会的执行主席。2008年11月,学院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大会”,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近百所成员院校的200多名院校长及代表出席了大会。学校先后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30所电影院校建立了电影专业教育、学术研究、教师互访与创作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了38名国内外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电影学术理论研究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学校每年还聘请外籍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学院派出大量教师“走出去”,与各个国家电影院校进行学术访问、专业交流,执行创作、教学和科研合作项目。先后在近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电影作品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影院校学生合作拍摄纪录片、动画片。“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于2002年由学院教授、著名导演谢飞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得到世界各地影视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参与,每年都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院校的近千部影视作品参展,已成为在亚洲举办的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学生电影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7届,是中国最具权威的青年原创动画作品展示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被称为中国动画短片的“奥斯卡”,参赛作品已从国内扩大到了国外,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我校是首都北京对外留学生教育、教学最有影响力的9所高等院校之一,多次荣获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











学术交流

学校是亚洲电影学术交流的中心,先后开展了学院大讲堂、学院放映厅、校友携片交流、人文讲堂、大师作品回顾展-世界电影大师作品回顾展等各类活动,举办了文学系金字奖、摄影系先力奖、 “动画学院奖”、导演系导演奖、表演学院奖、声音学院奖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的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理论家、管理和技术专家等来校任职、讲学、交流。



畅想柱








校园生活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颇具“电影味”。学校有大学生电视台、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业联盟等优秀学生社团,各系(院)有青年记录影像小组、锐影评团、电影合作社等优秀学生社团。每年举办艺术创作、作品展映、佳作评选、各国电影周、民族电影周、电影音乐会、体育节、校园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艺术院校女生节、首都高校最社团之夜等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其中校园歌手大赛已经成为首都高校优秀学生活动品牌。学校注重实践教育,构建了以军训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毕业联合作业及毕业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京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留下同学们的足迹和思想历程。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刊》、大学生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立体地呈现出一个校园环境优雅、学术氛围浓厚、电影特色突出的大学校园。



四季厅







育人成就

建校60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其中有陈强、赵联、庞学勤、于洋、许还山、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李文化、魏铎、沈杰、阿达、吴贻弓、丁荫楠、胡炳榴、陈家林、韦林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王好为、黄蜀芹、广春兰、李前宽、颜学恕、滕文骥、郭宝昌、翟俊杰、韦廉、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艺谋、黄建新、鲁晓威、尤小刚、顾长卫、张黎、侯咏、赵非、王小列、肖锋、赵小丁、陶经、李少红、胡玫、陈国星、霍建起、尹力、冯小宁、何群、唐国强、寇振海、宋春丽、肖雄、张铁林、刘佳、周里京、方舒、张丰毅、谢园、沈丹萍、王志文、许晴、胡亚捷、蒋雯丽、徐静蕾、黄磊、赵薇、陈坤、何琳、黄晓明、张元、王小帅、贾樟柯、陆川、王全安、余男、柳云龙、袁立、黄渤、姚晨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金字塔









研创实力

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根据教学和艺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建有电影理论研究所、数字电影技术研究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中日动画漫画研究中心、中国动画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教育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辑部等研究机构。2007年成为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2012年,参与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申报成功北京市2011计划培育项目——中国电影高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能够进行正规的商业电影生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据不完全统计,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77个。其中,《邻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选1999年新中国电影五十年优秀影片五十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冲天飞豹》、《秋菊打官司》、《劲舞苍穹》、《大沙暴》、《台湾往事》和《婼玛的十七岁》等获得多项“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创作的影片,多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奖项和国内影视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所拍摄的一万余部电影作品中,由我校师生校友担任主创的占70%左右。学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奖影片上百部(次)。教师和毕业生荣获包括奥斯卡、柏林、戛纳、威尼斯、东京等重大国际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校史馆








发展远景

自新世纪以来,北京电影学院从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自觉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来培养电影专业人才,明确提出到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当前,学校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电影强国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推进“5+1”战略,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证样本 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创业项目喜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下一篇:北京舞蹈学院毕业证样本 《傩•缘》参加美国第46届舞蹈影像节并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展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