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火花穿孔机加工精密内螺纹时,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熊新武因技术欠佳,工件与电极孔位对不准。在企业导师谭海明指导下,他及时调整,打着了电火花。日前,在南方职业学院的校中厂,记者发现“真枪实弹”的实践,让熊新武练就了真功夫。
据了解,近年来,南方职院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作为办学“罗盘”,探索现代学徒制职教改革,为地方产业升级培养急缺的技术技能人才,着力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无缝对接”产业需求侧。
南方职院地处广东省江门市,金属制品业、摩托车制造业等优势产业是当地纳税大户。目前,生产自动化、机器换人已成大势所趋,但技术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成为当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拦路虎”。
为让人才链有机衔接产业链,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紧缺的高级技能人才,南方职院一直在探索“引企入教”改革,但原来一直受困于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难题。
“原来合作企业担忧学生弄坏机器、出事故,不太敢放手让学生练手,实操浅尝辄止。”南方职院董事长戴初贤发现,学生老是摸不到机器,只能跟着车间里没有深厚理论功底的师傅“依葫芦画瓢”,只有吸引优势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才能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江门正处于机器换人大潮中,机器人操作维护人员急缺。很多企业买了我们的设备后,希望我们也能一站式地配备专业维护人员。”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志强与南方职院一拍即合,2015年,联合创建了校中厂。
南方职院院长陈光潮介绍,为提高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学校不但提供了4800 平方米的场地和价值2500万元的设备,供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无偿使用,还依托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和自主权,建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利益补偿机制,让其“有利可图”。互利共赢让双方合作愈加深化,南大机器人目前已把南方职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校中厂核心任务。
“由于我们双方感情很亲密,就一起生了‘孩子’。”陈光潮笑着比喻说,2017年9月,南方职院以南大机器人为基地,开设了工业机器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为将企业用人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南大机器人深入主导了该专业的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
据介绍,试点班首届52名学生工学交替,在南大机器人技术骨干指导下,参入企业实际生产、安装、调试,甚至参与到产品设计和优化环节。考核形式也随之改变,每月进行专项技能考核而不只是笔试。真实的职业环境和真实的生产任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为进一步服务江门传统优势产业换挡升级的人才、技术需求,2016年,南方职院建成了工业4.0产学研一体智能制造生产车间。这个基于机器人智能制造的现代“无人车间”,不但用于学院日常教学,还开展面向企业装备升级解决方案的研究,以及专用生产线等产品研发。
目前,该校已与143家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办学基地,该校还建成了62个校内实训室和实验室、现代数字化加工车间。这为南方职院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