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交易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18973889360 微信号:18973889360
首页 > 教育新闻 > 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 正文

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来源:创新教育分类信息网   URL:www.baifenbai2018.com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需要,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高等教育思想。我从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结合分管工作,谈谈学习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一、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主要任务

  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他指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他多次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以教育强国的新成就支撑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创新支撑和人才支持。

  当前,每一所高校都要正视、冷静分析发展中的问题,主动对标找差,这个“标”就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这个“差”就是学校传统的不合时宜的办学理念、模式、方法,真正把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当务之急。

  产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态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新变化,面对我国产业升级、行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的新需求,高校必须把自身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大舞台和世界发展大背景中来考量,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我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有60个,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要有新作为、新突破、新贡献。

  创造引领社会前行的一流精神文化。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必须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所以,我们的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就要自觉传承创造一流的精神文化,为国家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思想和理论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校不仅要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出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未来一代,还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产出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形成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上有所作为。

  二、努力提升江苏高等教育服务“强富美高”的贡献度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

  2016年3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启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这是江苏对接“双一流”建设战略部署,引领和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和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战略需求,也是全省高校的共同使命和历史担当。

  一是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2017年,江苏有15所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科学谋划,深入推进具有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在打造高端创新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下功夫,力争在下一轮全国“双一流”动态调整中取得更好成效,体现江苏高教大省的影响和实力,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江苏具有崇文重教、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实体经济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多重优势。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高校要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特别要提前部署一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下好“先手棋”,弥补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之间的落差。另一方面,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比如,江苏首创的研究生工作站、产业教授选聘制度等),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等教育教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要进一步强化高校科技与地方政府、园区、企业的有效对接,鼓励高校与市县共建研究院,与高新区、开发区共建科技平台,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组织高校积极参加各类对接会、洽谈会,推动大批科技项目成果向产业转移转化。高等学校与企业间要破除壁垒,深度融合,激发活力,协同创新。

上一篇:高考结束!江苏33万考生作别“成人礼”蓄势迎明天
下一篇:“国赛”开锣,244位“能工巧匠”齐聚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