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业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位于中俄边境城市——鸡西。鸡西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区域,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中国空军诞生地、“北大荒精神”发源地、“珍宝岛精神”弘扬地,境内机场、铁路、高速公路、高铁(在建)构成了通畅便捷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学校秉承“修德修能,成人成事”的校训,立足鸡西,辐射龙江东部地区,面向全省和全国特需地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落地”人才。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院校、教育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宜人。占地面积7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体育馆、运动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清真餐厅、洗浴中心和其他生活服务设施。设有教学实验(室)中心9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4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27亿元,多媒体教室座位数9267个,图书馆藏书159.42万册,在全省较早建成了数字化、智慧化校园。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构成了花园式的绿化景点和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肃慎文化博物馆、矿山博物馆、书海广场、支点广场等构成了融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校园景观,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开设68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教育学等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9237人。教职工884人,其中专任教师48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228人,教授、副教授15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名师、教学新秀、市级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0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聘任院士、首席教授、终身教授和客座教授为兼职教授40人,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300余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果丰硕。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现有国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3个,国家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省级6个。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重大赛事中表现抢眼,屡创数学建模、BIM软件、智能汽车、机器人、电子设计、测量技能、财税技能、雪雕、英语演讲、大学生艺术展演、黑龙江省大运会等重要比赛佳绩。学校办学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学校重视就业创业,凸显品牌特色。学校构建了“两全三网四业型”毕业生就业工作品牌,成为我省第一所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校政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体首开全国高校“引政入校”先河,经验在全国推广。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课程平台、竞赛平台、创客学院平台、实战平台“四台递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着力塑造学生“能就业、敢创业、会创新”的品格,各类创新创意项目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30余项。“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素质训练项目”被命名为首创性教学改革模式,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建校34年来,在这片沃土上走出了数以万计的以“全国优秀法律援助律师”郭二玲、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金牌主持人张宇东、中国当代教育培训大师詹惠元和新一代导弹精确制控系统专家张传斌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中坚。
学校坚持创新引领,科技优势突出。设有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省科学院鸡西石墨分院、中韩石墨烯研究院、中国肃慎文化研究中心、北大荒版画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拥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近三年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级成果奖1项,省级成果奖116项,市级成果奖336项。编写教材211部,公开发表论文1335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6篇。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27项。2项发明专利填补黑龙江省在输配电线路防冰、除冰研究领域的空白。黑龙江等离子体生物质材料研发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填补了省内生物质石墨研发方向实验室建设的空白。打造了生物质研发、石墨产品研发、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等6个科研团队,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先后亮相“高交会”“上交会”“科博会”。《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影响日益提升。先后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姊妹校和首要合作伙伴关系,采用多种灵活模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每年分批次开展互派留学生、游学、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等活动。
校训:修德修能 成人成事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始终秉承“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的训导。“修身”儒家释为修德和修智(能)。学校是育人的圣地,以德才兼备之师培养品学兼优之生应是矢志不渝的追求。
修,即学习、培养、锻炼;修德是道德的养成,修能是本领的培育;修德修能的指归是成人成事。修德修能是成人成事的前提,成人成事是修德修能的结果;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就是修德修能的过程,美好人生的目标就是成人成事。
教师修德,即修“涵养”、“博爱”、“烛照”之品格;教师修能,即修“传道”、“授业”、“解惑”之本领;教师成人,即成为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之人;教师成事,就是成就为国家培养英才之事。
学生修德,即修“感恩”、“诚信”、“担当”之情志;学生修能,即修“独立思考”、“自主创新”、“躬身实践”之能力;学生成人,即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成事,就是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人生梦想。
修德修能、成人成事,集求真、求善、求美之真谛,把教育和人生深情凝结,遵循之乃立人立业。
校风:励精图治 至善日新
“励精”意为振奋精神,励志精细;“图治”意为谋划定业安邦。指时刻保持旺盛的士气,精心谋划、拓思革新、创立伟业。“至善日新”出自《大学》。“至善”意为希望达到最好;“日新”意为进步、发展之快。即:追求完美、勇于超越,才会达到“至善”之境,才会永葆生机活力。“励精图治,至善日新”引导和激励我们要提振士气,以奋发图强的斗志,以追求卓越的豪气,以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助力黑龙江工业学院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教风:严爱相济 立身致远
严在当严处,爱在亦严中。敢严,言传身教,无所畏惧;当严,严己(指教师),严学,严纪;会严,要求明确、可行,批评以理服人。严爱相济的前提是,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时时刻刻言传身教,正己身、立己身,以致远;严爱相济的结果是,成为学生的榜样,严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胜于蓝,教育一次让学生受用终生。
学风:见贤思齐 厚积薄发
“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看齐,旨在倡导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的学习风尚。“厚积薄发”出自苏轼《杂说送张琥》。意思是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而后少量地、慢慢地放出。指经过长时间充分的积累,才能后劲十足、大有可为。“见贤思齐,厚积薄发”重在强调要有善学、好学的主动性,懂得多学多用的道理。
在祖国版图的东北端,浩翰兴凯湖碧水流霞,巍巍完达山奇峦叠翠,悠远的民族精神千年不朽,厚重的地域文化日久弥新。在这丰饶的北疆沃土上,黑龙江工业学院集灵汇秀、日出东方。
秉承“修德修能,成人成事”的精神训导,恪守爱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黑龙江工业学院全方位、立体化构建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成为涵养万名师生的阳光雨露。
徜徉于如诗如画的校园之中,您会感受到黑龙江工业学院的历史和现实、课上课下、一草一木、每一建筑每一景观、每一活动每一机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渗透着浓厚的人文情怀。沐浴文化校园的馨香,滋润的不仅是感官,更是心田。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要把青年人“引向远处,引向高处,引向深处”,黑龙江工业学院正是怀着这份美好的希冀,在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崇高事业中耕耘着、收获着。